胃鏡檢查 HK$ 5500.

胃鏡只能檢查胃嗎?事前需要做什麼準備?

胃鏡只是的俗稱,正式名稱叫做上消化道內視鏡(英文是 EGD : EsophagoGastroDuodenoscopy)。顧名思義,可以檢查的範圍包括食道、胃以及十二指腸的前半段,甚至包含下咽喉;以上這些區域的發炎、潰瘍、息肉或腫瘤等都在胃鏡的守備範圍之內。一般的胃鏡檢查時間在 3-5 分鐘左右,但如果是治療性的目的如止血、切除息肉,或是早期癌篩檢,時間可能會拉得更長。
 
在作胃鏡之前為了要能看清楚,也避免過多食物液體造成檢查時的嗆咳和危險,通常會建議空腹至少八小時。如果是早上的檢查,建議從前晚十二點以後就不要再進食,也不要大量喝水。有些民眾早上有服用慢性病的藥物,此時糖尿病的藥物也建議先停過,避免沒有用早餐造成低血糖,但高血壓或其他必要的藥物可以配少量水服用。

我時常胃痛,一定要照胃鏡嗎?

一般人指的「胃痛」通常是胸口以上肚臍以上的區域不舒服,這個地方可能的源頭除了肝膽胰、胃與十二指腸,甚至心臟、肌肉骨骼或皮膚(帶狀皰疹)都有可能,其實很多都不是胃的問題。

幸運的是,大多數情況在醫生診視後,就能夠有明確的診斷方向。話說回來,如果有比較長期或嚴重的症狀,尤其是伴隨黑便、嘔吐、嘔血、體重減輕等等,就很有必要做胃鏡來看看是不是有潰瘍或是嚴重發炎等造成症狀;若有需要也會配合抽血及超音波的檢查。

Mobirise

除了腹痛以外,那些狀況也應該做胃鏡檢查?

臨床上其他常見的檢查原因還包括嚴重的胃食道逆流症狀、或是懷疑腸胃出血(黑便、吐血、大量血便)、不明原因的貧血、體重減輕、吞嚥困難、反覆嘔吐、腫瘤指數異常等等。

如果是定期的追蹤,則包括之前罹患胃潰瘍(大多建議在治療後三個月內追蹤)、胃部的息肉或腫瘤、以及早期胃癌的篩檢等。大部分的胃潰瘍即使服藥後狀況改善,還是有必要追蹤確認裡面沒有隱藏的早期癌變(十二指腸潰瘍則不一定要追蹤),也建議加上幽門桿菌的檢查;至於息肉腫瘤的追蹤以及胃癌篩檢就依不同狀況而定,後面我們會再討論。

我之前做胃鏡驗出幽門桿菌,那是什麼?

幽門桿菌是一種居住在胃裡面的細菌,確認發現至今只有三十多年(1984),是一隻很「年輕」的細菌。亞洲人的罹患幽門桿菌的比例很高,大多是幼年的時候經由共食/唾液傳染。已經有很多研究確認,幽門桿菌會增加胃潰瘍、慢性發炎的機會,也與胃癌的發生有關。

長期的幽門桿菌感染導致胃部的慢性發炎,可能進一步引發胃部的上皮細胞變成腸道的上皮,這種稱為腸上皮化生(intestinal metaplasia)的現象會導致胃癌的機會增加。雖然幽門桿菌和胃癌的發生有相關(風險可達一般人的六倍),研究也發現服藥治療幽門桿菌可以減少胃癌的發生,不過最大的難題在於哪些人需要檢驗和治療。

我有長期上腹痛,每次檢查都說胃有點發炎,這有關係嗎?

上腹痛其實有非常多的原因。有些患者做過許多的檢查,仍然找不出病因;他們可能吃得好睡得好,沒有體重減輕,但長期為這種症狀所苦;有一個可能性就是功能性消化不良。

一般人的直覺是「事出必有因」,如果哪裡不舒服一定是有受傷、發炎、或是長了什麼東西。在胃腸科醫生的觀點,有些狀況即使器官的外表很健康,也可能因為腸胃道比較敏感,對於痛覺的反應比較大,一樣會產生不舒服的症狀。像腸躁症、功能性消化不良都屬於這種情況,而且比例比大家想像的還高得多。

胃的發炎確實可能造成不適,但是輕微發炎的判斷是很主觀的,此外造成發炎的原因比方幽門桿菌等也必須解決,才能事半功倍。筆者在做內視鏡時,一般有比較明確的證據才會下胃炎的診斷,如果型態符合幽門桿菌胃炎,也會建議進一步檢查,如果確認有感染,只要殺菌後有時病況就解除了。


嚴正聲明 
本會近日收到不少查詢,指有機構冒認本會職員,向市民提供身體檢查服務作招徠。
現本會聲明本會與該機構並無關係,其機構所作出的推廣、活動及服務等一概與本會無關。而本會所指定檢查地址只有以下兩處:
1.旺角彌敦道691-697號永如大廈
2.灣仔軒尼詩道345-347號友誼大廈
如非以上兩處檢查中心,則實屬偽冒。
對於有機構冒認本會一事,本會將保留一切法律追究權利。如市民接獲懷疑來電或訊息,請即向本會查詢確認,電話:2110-1119。

Mobirise.com

Made with Mobirise ‌

Free Web Page Builder